行業聚焦 | 歐洲以礦泉水為主的飲用水市場是如何形成的?
大家好,我是Jean,歐洲瓶裝水聯合會(EFBW)現任主席,達能水事業部前總經理。今天我們一起看的是歐洲瓶裝水市場。
我們協會擁有550個瓶裝水生產商會員,他們幾乎代表了歐盟所有的國家。其中有兩家是歐洲的領頭羊,也是全世界的領頭羊,那就是達能和雀巢。這兩個國家化大集團,在全世界擁有依云、波多、巴黎水等知名水品牌。當然,EFBW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,像美國的飲用水協會,中國的飲料工業協會。我們通過同不同的國家行業協會合作,共同推進礦泉水和天然水立法方面的進步。
礦泉水行業在歐洲的起源要追溯到數個世紀之前,羅馬人最先發現,他們喜歡直接在泉水的源頭飲水,逐漸在泉水附近興建起SPA和溫泉。
幾個世紀之后,歐洲人繼承了這個習慣,大家熱愛溫泉,泡完溫泉后,用不同的容器把泉水帶回去,因為人們認為飲用天然的礦泉水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,而且泉水對疾病有一定的療愈作用。
像法國的依云小鎮,最初它只提供SPA,后來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小鎮。這樣的泉水小鎮在歐洲許多國家都有,在南歐也是如此,我們在這個方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。
礦泉水商業化的過程是從16世紀開始的。有一些商人在泉水小鎮看到了商機,用10L、15L的容器灌裝礦泉水并進行出售,因為當時礦泉水被認為有藥物治療的作用,這時候的礦泉水主要是放在藥店里進行銷售。到了17世紀,盛裝礦泉水的容器逐漸都換成了玻璃瓶。
歐洲盛產礦泉水。德國是歐洲礦泉水最大的產地國,在德國,約有800個水源地,意大利有300多個水源地,匈牙利有200多個水源地。
礦泉水在歐洲取得了矚目的成就,我認為這首先是產品的原因,礦泉水是來自大自然的最潔凈的水源。天然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,尤其是在工業化的今天。天然礦泉水直接在水源地進行生產、灌裝,整個生產過程盡量少的人工參與和處理,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天然的屬性。
礦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營養元素,鉀、鈣、鎂這些元素對身體健康有益,礦泉水中的礦物質成分是它的核心競爭力。而且這些礦物質是天然的。
要保持礦泉水的這個優勢,我們必須要加強對水源的保護,也就是要確保礦泉水水源地不受任何污染,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其周圍建立一個較大的水源保護區。
飲用不受污染的天然礦泉水,本身會給人帶來強烈的愉悅感受。富含礦物質的天然礦泉水是有味道的,同時又是潔凈的,我們可以大量喝這樣的礦泉水。礦泉水是健康的水分補充來源,在歐洲,我們認為女性每天要喝1.6L左右的水,男性每天要喝2L左右的水。在中國,我們發現大家在喝水量上的認識提高了。
在中國,如果人們喝礦泉水的意識提高了,那么我們就需要一個非常好的戰略,一個關于可持續方面的戰略,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管理水資源。
舉個例子,今年夏天特別熱,礦泉水供應商可能需要賣出更多的水,但是因為礦泉水取自大自然,而大自然的水不是取之不盡的,如果過度開采,那就會導致水資源的枯竭。我們就需要提前思考如果對水源采取保護措施,既能響應市場,又不會破壞水源結構。
在歐洲,我們會強調匯水區和集水區水源的保護,我們整個行業也在不斷推進和制訂相應的策略。
當然,要制訂這樣的水源保護策略是不容易的。首先我們必須劃出匯水區和集水區,這個片區會比較大,再對其進行保護和可持續的資源管理。
這里面將會涉及到很多利益相關方,例如市政府,農民,水的生產商。我們必須教育農民,告訴他們,不能夠使用農藥,因為農藥會污染水源。我們需要同市政府展開對話,建議政府不要在集水區進行過度的城市開發,不能建太多的建筑物,不能建工廠,最好什么都不要建。
這件事情很難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跟農民談判,去跟市政府談判,但既然我們下定決心要保護珍貴的水源地,那么這些事,我們必須去做。
既然講了可持續發展和水源保護,那么我們再講一個時髦的話題,那就是“循環經濟”。
在循環經濟中,我們必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,除了水源保護,還要做好廢棄物管理。在瓶裝水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,包裝過程和運輸過程中都會產生廢棄物。
拿二氧化碳足跡來說。我們可以精確地計算出賣掉一瓶水將會產生的二氧化碳。要減少碳足跡,包裝材料必須是可循環利用的,同時要清楚的知道它的回收率是多少。在東歐,塑料瓶的回收率不到1%,德國的塑料瓶回收率是98%,現在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,開始采用德國的回收體制,回收率也越來越高。
我們要對產品廢棄物負起責任。我們注意到,海洋里的塑料廢棄物甚至引起了海洋生物的死亡,魚和鳥都因此而喪生。我們希望能夠杜絕這方面的傷害,所以在歐盟,我們做出了承諾,并不斷地改善回收系統。歐洲的20個國家,500多個生產商都做出了承諾。在未來五年內,我們將能夠回收90%以上的塑料廢棄瓶,我們將會重新利用這些瓶子,利用率超過25%。
這里有我們對未來的一個更大的承諾。今后我們會使用新材料代替石油。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去開發新材料。我們可以看到,不久的將來,廢棄物、包裝以及相關的一切,都將會迎來更為嚴格的環保標準。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,我們會為污染付出更沉重的代價,包括交稅。
2017年,全球的瓶裝水消費量達到了3700億升,銷售額大概是2000 億美金,亞洲占全球消費量的36%,歐洲占比占到26%。如果按人均消費量來對比的話,美國的人均消費是160L,歐洲是100L多一點。在美國,瓶裝水一般是10L、15L、20L的大罐裝,歐洲主要消費的是1.5L的瓶裝水,因為在歐洲,礦泉水不允許超過2L。
在歐洲,礦泉水主要分為兩大類,一種是是不含氣泡的天然礦泉水,一種是氣泡水。美國人不太喜歡喝氣泡水,他們更喜歡有糖的含氣泡的軟飲料。歐洲人就比較喜歡喝氣泡水,市場占比約40%。在德國,氣泡水占比是80%。再比如你去法國和西班牙這些國家,他們的傳統也是喝氣泡水。
氣泡水相當于西餐桌上的紅酒,在歐洲,我們用來佐餐的一般是紅酒和氣泡水,就像在中國,我們會喝茶,配上一頓豐富的晚餐,在美國,他們更喜歡軟飲料配三明治和漢堡包。
這種消費習慣也影響了瓶裝水的包裝。在美國,包括水在內的100%的飲料都是PET瓶,而在歐洲,超過25%的水是用玻璃瓶裝的,這在美國肯定行不通。
上面我們也分享了,瓶子的再循環非常重要。在美國,回收率是25%,歐洲的回收率是57%,而且到2025年,回收率將達到90%。
瓶裝水之所以在歐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,沒有什么秘訣。首先,這個行業,這個品類在歐洲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,這不是我們剛剛發明出來的產品,而是存在了很多世紀的產品。
其次,我們在制定策略方面有較好的一致性。這樣的一致性會給行業帶來可持續發展。我們通過水源保護,生產高質量的產品,這樣才能滿足挑剔的消費者。
在歐洲,高附加值的產品是瓶裝水行業的生命力。礦泉水就是這樣的高附加值產品。相比較而言,純水的生產會容易很多,不需要水源管理,只需要從自來水龍頭把水接過來,進行純化和處理,裝瓶就可以。這樣的純化水是可以飲用的,也是非常容易進行生產的,但產品價值非常低。
這個世界正在善待高價值的產品,這樣的產品需要更加復雜更加困難的策略,但這樣的策略,最終可以給你帶來可持續的良好的結果。
文章來源于:Spring 72,根據Jean博士演講實錄整理,文章代表作者觀點,僅供參考。